bet28365游戏,欢迎您      今天是:

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泰安论坛
《泰安论坛》2013年第四期——中国年节饮食民俗
来源 :   作者 :   发表时间 : 2014-01-15 16:29:58   浏览 :

 中国年节饮食民俗 

马明

泰山学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摘 要:中国年节是有固定庆贺时间,有特定主题与活动方式,参与人数众多,世代承袭的社会活动日。其中,饮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主体内容和重要组成部 分,在传统节日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。在我国传统节日里,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相对应的饮食内容,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年节饮食民 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本 文概要介绍中国主要传统年节: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七夕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和腊八节时的时间、主要相关习俗、特别是饮食民俗。在文章结束部分, 并简单概括了中国饮食民俗的主要文化特征:第一,多元复合,影响重大。第二,崇祖好祀,纪念先人。第三,讲求功利,博得彩头。第四,饮食改善,规矩变换。 第五,区域差异,各有特色。第六,增进感情,发展经济。

关键词:中国年节  饮食  民俗  文化特征

   饮 食民俗是由一个国家、地区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在筛选食物原料、加工和烹制及食用食物的过程中所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。饮食民俗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方特 色。中国饮食民俗按照其功能一般分为日常食俗、年节食俗、礼仪食俗和宗教食俗等,本文概要介绍中国主要传统年节饮食民俗。 

   中国年节是有固定庆贺时间,有特定主题与活动方式,参与人数众多,世代承袭的社会活动日。其中,饮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主体内容和重要组成部

分,在传统节日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。以下概要介绍中国主要传统年节: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七夕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和腊八节的饮食民俗。

 

   一、春节食俗

春节,传统名称为过年,是中国最重要最大的节日,时间跨度较长,为上一年的最后一天(年除或除夕)至新年的元宵节前。

春 节一般以吃饺子、年糕、糍粑、汤圆、荷包蛋、大肉丸、全鱼、美酒、福橘、苹果、花生、瓜子、糖果、香茗及肴馔为主,并伴有掸扬尘、洗被褥、备年货、贴春 联、贴年画、贴剪纸、贴福字、点蜡烛、点旺火、放鞭炮、守岁、给压岁钱、拜年、走亲戚、上祖坟、逛花市等众多活动。如年夜饭,尤为讲究:一是全家一定要团 聚在一起,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赶回团聚的人,必须为他留一个座位和一套餐具,体现团圆之意;二是饭食非常丰盛,重视“口彩”,把年糕叫“步步高”,把饺 子叫“万万顺”,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鱼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,而且这条鱼只准看不准吃,名为“看余”,必须留待初一才能食用,北方无鱼的地区,多是刻条木头 鱼替代;三是座次有序,多为祖辈居上,孙辈居中,父辈居下,不分男女老幼,都要饮酒。吃饭时关门闭户,热闹尽兴而止。

    年 夜饭的名堂很多,南北各地不同。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,是取新旧交替“更岁交子”的意思。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,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“新年大发财, 元宝滚进来”之意。饺子寓意团圆,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。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,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工夫,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,谁吃到来年会发 大财;在饺子里包上蜜糖,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。南方人则习惯吃年糕,蕴含 “步步高升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正 月初一早上开始,十天左右的拜年活动便拉开了帷幕。拜年是春节的一个重要内容,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。拜年有三种活动:一是“拜成功”。传说中“年”是 一种怪兽的名字,每到腊月三十晚,就要出来伤害人畜。人们在这天晚上点火炬,放爆竹,敲锣鼓,以把“年”赶走。到了第二天早晨,又互相拜贺,庆祝驱“年” 成功;二是“拜祖先”。一家“长幼悉正衣冠”,一起祭拜祖先。三是拜长辈,即“走亲戚”。

拜年一般有用年糕之俗。年糕作为一种节日美食,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,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。

    拜 年人每到一家,家主人都要赠以瓜子、花生、暖糖等香甜货,统称“果子”,再穷的人家也要炒些秸子花和黄豆粒应酬,这是新年的“彩头”。拜年中最光彩的彩头 是“喝年酒”,又叫“揣元宝酒”。酒不论好坏,肴不论多少,拜年人到家磕头拜年后,坐下就喝酒,喝一杯酒就离开不挽留,坐下喝半天不动也不逐客,这叫“常 流水”。一些富人及亲朋之间,亦借年酒之名办酒席相互邀请,俗叫“聚聚”,也叫“喝春酒”。

    正 月初七是人日,亦称“人胜节”、“人庆节”、“人口日”、“人七日”等。传说女娲初创世,在造出了鸡、狗、猪、牛、马等动物后,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这 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每至人日,皇帝赐群臣彩缕及大宴群臣。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“盒子菜”,并在庭院摊煎饼“熏天”。 各地物产不同,所用果菜不同,取意也 有差别。

二、元宵节食俗

元宵节,又称为“上元节”,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

正月十五吃元宵。元宵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、桂花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

元宵的制作方法非常精致,且南北各异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,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。元宵可以大似核桃、也有小似黄豆,煮食的方法有带汤、炒吃、油汆、蒸食等。不论有无馅料,都同样的美味可口。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、白糖、桂花煮食,风味独特,宜于滋补。

元 宵制作原料丰富。光就面皮而言,就有江米面、黏高粱面、黄米面和苞谷面。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,应有尽有。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、山楂白糖、什锦、豆沙、 芝麻、花生等。咸的有猪油肉馅,可以作油炸炒元宵。素的有葱、芥、蒜、韭、姜组成的五辛元宵,有表示勤劳、长久、向上的意思。

  三、清明节食俗

  清明节,大约始于2500多年前的周代。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。

在山东、山西,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。如,吃冷鸡蛋、冷饽饽和冷高粱米饭,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;吃冷煎饼卷生苦菜,据说吃了眼睛明亮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。

晋南人过清明时,习惯用白面蒸大馍,中间夹有核桃、枣儿、豆子,外面盘成龙形,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,名为“子福”。要蒸一个很大的总“子福”,象征全家团圆幸福。上坟时,将总“子福”献给祖灵,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。

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,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,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,然后包上豆沙、枣泥等馅料,用芦叶垫底,放到蒸笼内。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,香气扑鼻,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。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,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。

在 浙江,有些地方有吃绵菜饼的习俗,绵菜饼就是绵菜做的饼,也有人称为清明饼,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,它的学名叫曲鼠草,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有的;有些地 方,家家裹粽子,可作上坟的祭品,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有些地方有“清明大似年”的说法,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,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:炒螺蛳、 糯米嵌藕、发芽豆、马兰头等。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。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,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,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,不再出来骚扰蚕。吃藕是祝愿蚕 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。吃发芽豆是博得“发家”的口彩。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,是取其“青”字,以合“清明”之“清”。

    四、端午节食俗

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五日节、艾节、端午、重午、午日、夏节,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,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,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。

端午节吃粽子、喝雄黄酒。

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其主要原料为粽叶、糯米、馅料。馅料花色品种繁多:北方多为小枣;南方则为豆沙、鲜肉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,其中浙江嘉兴粽子最享盛名。

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,多为男人饮,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,小孩不能喝。端午时节及节后,气候炎热,蝇虫飞动,毒气上升,疫病萌发。雄黄散发一种奇异的香味,蛇虫闻之远遁,既减少了传染源,又可起到杀除病菌,消除汗臭,清爽神志的作用。

端 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,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。如:(1) 江汉平原吃黄鳝;(2) 甘肃民勤吃面扇子;(3) 江西南昌和湖北部分地区吃茶蛋; (4) 河南、浙江、湖北等省吃大蒜煮鸡蛋;(5) 吉林省朝鲜族人吃打糕;(6) 福建晋江吃煎堆;(7) 浙江温州地区吃薄饼。

    五、七夕节

    农 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,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,而节日活动的内容 又是以乞巧为主,故而人们称这天为“乞巧节”或“少女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在这一天晚上,妇女们穿针乞巧,祈祷福禄寿活动,礼拜七姐,仪式虔诚而隆重,陈列 花果、女红,各式家具、用具都精美小巧、惹人喜爱。

    七 夕的应节食品,以巧果最为出名。巧果又名“乞巧果子”,款式极多。主要的巧果材料是油面糖蜜。巧果的做法是:先将白糖放在锅中溶为糖浆,然后和入面粉、芝 麻,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,凉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,折为梭形面巧胚,入油炸至金黄即成。手巧的女子,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。此外,乞巧时用的 瓜果也有多种变化。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,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,称为“花瓜”。

    山 东荣成有两种此类活动,一种是“巧菜”,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;一种是“巧花”,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。在福建仙游也有一个十分古老的习 俗,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做炒豆,材料是白糖、黄豆,还有生花生。黄豆要提前一天浸泡,然后第二天在锅里炒至半熟拿出来备用,花生也是要在锅里炒热拿出,接着 把白糖倒进锅里熬,等糖化了,再把黄豆和花生倒进锅里一起煮。

六、中秋节

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,其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。

中秋节,合家拜月和品偿月饼是节日的主要内容。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,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,慢慢地,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。

   月饼发展到今日,品种更加繁多,风味因地各异。其中京式、苏式、广式、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。

七、重阳节

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,又称“老人节”。因为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位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阳,也叫重九。

重 阳节,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、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到了明清时代,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,其效更佳。制作方法 为:用甘菊花煎汁,用曲、米酿酒或加地黄、当归、枸杞诸药。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、养肝明目、消炎解毒,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古时菊花酒,是前一年重阳 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。

重 阳节,除了饮菊花酒外,还有吃茱萸、菊花食品和重阳糕的食俗。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,有“糙花糕”、“细花糕”和“金钱花 糕”。重阳糕有两层、三层不等,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,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旗,并点蜡烛 灯,这大概是用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的意思,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。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,如苹果脯、桃脯、杏脯、乌枣之类;金钱花糕与 细花糕基本同样,但个儿较小,如同“金钱”一般,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。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额头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 月做糕的本意。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,还馈送亲友,称“送糕”;还有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,称“迎宁”。

八、腊八节

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,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。人们在腊八节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,祈求丰收和吉祥。除此之外,人们还要逐疫。

腊 八节最主要的食物是腊八粥。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。各地做法不尽相同,主要用白米、红枣、莲子、核桃、栗子、杏仁、松仁、桂圆、榛子、葡萄、白果、菱角、 青丝、玫瑰、红豆、花生等多种食材煮成。通常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,就开始忙碌起来,洗米、泡果、剥皮、去核、精拣,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,再用微火炖, 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,腊八粥才算熬好了。更为讲究的人家,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、动物、花样,再放在锅中煮。从营养功效看,腊八粥具有健脾、开胃、补 气、安神、清心、养血之功,并有御寒作用,是冬令的滋补佳品,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。

除腊八粥以外,华北大部分地区有用醋泡蒜的习俗,叫“腊八蒜”。此外,还有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的“腊八豆腐”。在春节前夕的腊八,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,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,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“腊八豆腐”。

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则吃腊八面。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,人们不吃腊八粥,而是在腊八的前一天用各种果、蔬做成臊子,把面条擀好,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。

综上,透过中国年节的饮食民俗,可以看出中国年节食俗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文化特征:

第一,多元复合,影响重大。首先,参加者人数众多,且涉及社会各个层面。其次,往往融合农事、娱乐、饮食、交际、信仰等多种功能。这些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往往与民间祭祖祀神、新友团聚、社会交往、年节娱乐等活动,有机结合,从而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生动的社会画面。

第二,崇祖好祀,纪念先人。中国人有崇祖好祀的传统,人们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年节的祭祀和铺张上面,以乞上苍保佑与神灵的庇护。另外,一些重大年节也有纪念先人的意味,比如,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。

第 三,讲求功利,博得彩头。人们在年节中的饮食活动无不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。如过年要吃年糕,寓年年高,吃鱼,寓年年有余;正月十五吃元宵,象征团圆美 满;端午节吃粽子、咸蛋以强身,求子;中秋节吃月饼寓示团圆;除夕吃团年饭以示一家人团圆、幸福美满。其中的祭祀活动更是为了神灵的庇护,以求一家老少平 安。

第 四,饮食改善,规矩变换。中国古代普通居民的饮食水平是相当低下的,平日很少吃荤沾腥。年节饮食相对充裕,是各家饮食生活水平能达到的最高水准。另一方 面,中国人平时严谨认真,中规中矩,只有年节才可以舒展一下筋骨,松弛一下神经。如过年允许小孩喝酒、老人簪花,可以大吃大喝,而且提倡剩饭,这些在平时 是不允许也不正常的,但在年节却视为合理。

第 五,区域差异,各有特色。中国地域辽阔,民族众多,因此,不同地区、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节日。女北方有填仓节、龙头节等饮食文化活动而为南方少见,南方盛 行的春社饮食文化活动在北方却不流行。同一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小的差异。如元宵节北方多“走百病”,南方盛行迎神赛会等等。

第 六,增进感情,发展经济。传统年节有显著的社会功能。人们通过宴饮以及一系列年节活动,可以加强部族间的联系,调节人际关系;整合社群及社会集团的意识, 使部族团结一致,提高生存竞争能力;调节和改善饮食生活;提供社交和择偶机会;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;不断改进菜品制作质量等。

注: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(编号:10YJAZH056)、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(2009RKB439)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(编号:2013101)资助。

 

 

 

作者简介:

马明  山东泰安人,企业管理硕士,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副教授,饭店管理教研室主任主讲《餐饮管理》、《旅游公共关系》、《饭店服务学》、《酒水与酒吧》课程。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,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,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项,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,指导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2项,山东大学出版社教材《旅游饭店餐饮管理》副主编,在《管理世界》、《消费经济》、《华东经济管理》、《旅游科学》、《旅游管理》、《特区经济》、《中国体育科技》等各类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。